2014年2月11日

【活動報導】第三天實況


對於僧大一年級的學僧來說,
生活上的陪伴與輔導對於出家心態的建立是有決定性的。
果通法師,就是長期承擔這項要務的輔導法師。

第三日的課程,就邀請到了果通法師來為女眾學員說戒。
法師讓大家了解出家人的使命感,並帶領大家發願:
「凡活著的盡皆幸福。」

戒律,就是能控制自己,做自己的主人,
法師說:「戒律即是生活,佛法即是緣起。」
一旦發心受戒,功德將遍盡虛空法界的眾生,無窮無際。
這堂課使得出家的意義更清晰,道心鼓盪了起來。


說戒的課程男眾部由法鼓佛教學院的校長惠敏法師主講,地點在男寮的佛堂。

惠敏校長首先給學員介紹漢傳佛教的戒律歷史。
校長指出,漢傳佛教流傳的戒律是四分律,
因為四分律最適合中國社會的環境,由唐代的道宣法師集大成,
因為他住在終南山,所以稱為南山律。
近代的南山律宗是在弘一大師手中復興。

接著,惠敏校長指出,
佛教的戒律會因為時代與地理環境的不同而有所調整,
應該被重視的是它的精神,而不是形式。
惠敏校長舉了兩個例子:
第一個是對「齋」的不同觀點,
在上座部佛教是指過午不食,在漢傳佛教是指吃素。
第二個例子,是惠敏校長因應時代趨勢,
而提出對佛教戒律的新詮釋,
他把戒,定義為良好的生活習慣,
並提出兩種現代人可以在每天生活中應用的戒,
第一種是身心健康五戒,包括了微笑、刷牙、運動、吃對、睡好;
第二種是終身學習五戒,包括閱讀、紀錄、研究、發表、實行。

最後,惠敏校長鼓勵大家要把自己在自覺營中受戒的過程記錄下來,
透過書寫,戒律才會進入自己的生命中。
他用ppt秀出兩個例子讓學員觀賞:
一個是聖嚴師父在民國50年第二次授大戒時寫下的戒壇日記,
第二是校長在受大戒時,自己用小筆記本記錄每天受戒過程的紀錄。
在課程中,學員和惠敏校長有很多的互動,
校長幽默風趣的授課方式,讓學員可以在輕鬆的氣氛下,
學習到漢傳佛教戒律的精隨。




過堂是寺院生活的一部份,第三天開始就要學習怎麼過堂用齋。
由於用齋禁語,於是就要有一定的程序及規矩,
才能確保整個過程流暢且不會餓到肚子。

出家人用齋時也要保持威儀,寬大的衣袖在動作上都不甚方便,
法師俐落地示範了一整套動作,初來乍到的學員只能有樣學樣,
一頓飯吃下來,似乎有一點僵硬,而生澀的模樣令人莞爾。



為了第四天正式受戒典禮,我們仍然排演再排演,
輔導法師一樣用心的陪伴在旁,仔細照料學員的動作及身心狀況。
「長~~~掌」「一~~~立」
口號一遍遍地呼,大家也不厭其煩的演練,
希望在正式的受戒典禮上能夠莊嚴齊整……

畢竟,因緣是如此的珍貴難得。


文字/僧大小記者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